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相約星期二》(內含「劇透」)

改編自Mitch Albom名著"Tuesday with Morrie"的舞台劇《相約星期二》第十九度公演,由鍾景輝主演慕理教授,陳國邦飾演他的學生—明哲。即使內容是以外國為藍本所寫,卻也能令香港人感同身受,尤其當慕理問到:「這樣生活的你到底是否心安理得?」不知多少人愣住了,迎面而來卻是極大的空洞感和無奈。Mitch曾說過此作品具宇宙性,放諸四海皆可,也許這麼一條簡單的問題已經一語中的道出不少本地人勞碌命背後的矛盾。

倘若以評審舞台劇的眼光來看,那麼會看到鍾景輝純熟的演技、陳國邦認真的動作編排(連手勢也跟琴音練習好),但最精彩的是《相約星期二》不是單純的一部藝術作品,而是逐步逐步帶領觀眾進入慕理的世界,一個向死亡步向的世界。

「這樣生活的你到底是否心安理得?」明哲有才幹、高薪厚職、年青力壯,但他答不上。比起患病、年紀老邁,每天在家看風景的慕理,他似乎每天都在撲空,亦沒法像慕理一樣得到安穩的感覺。

「一、二、三......十七」慕理每天在倒數在世的日子:一口氣數數字,直至一天他連「一」也數不到為止。他慶幸自己能活得比更多人長久,因為能更瞭解死亡更多。當有人連生活多一天也覺得厭倦的時候,原來有人在瞭解死亡,在年歲倒數之時,在愈接近死亡之時,就活得愈有智慧。

「一、二、三......七」「原諒你身邊的人,即使他們100%錯也好。」慕理年青時對朋友破裂的關係,在朋友臨終前亦無法補救,令他後悔莫及。在生命之將結時期,他終於明白要用愛去原諒,對別人寬容,也對自己寬容。

「一、二、三」「你在我的家門前看到什麼?」慕理問每星期都來訪的明哲。他看到了馬路;他卻看到風光明媚、郵差必定從左至右經過、而下課的學生必定由右至左經過、還有需要澆灌的榕樹...... 誰保證來去匆匆必然得到更多呢?若連眼前的發生的事物都忽略了,哪麼人生又在用力扯住甚麼?

「一」明哲在他慕理離開人世後仍每星期二到慕理的墳墓探望他。在最後的一幕,明哲與慕理遠遠地作擁抱的姿勢,就似《山楂樹之戀》中,兩個不可能在一起的戀人擁抱的方式,但不同在於,此擁抱沒有半點可惜,卻有著令明哲從愛的教育和啓發中而得的滿足感。

《相約星期二》的象徵如死亡倒數、最後的擁抱、明哲衣著打扮上的轉變等都豐富了舞台效果和敍事手法,但此劇最特別之處,在於不僅把慕理和明哲的故事放到舞台,而且更帶我進入慕理那個既真實又富有啟發性的生命的最後一程。


相關連結: http://www.chungying.com/drama/details/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